1.顶层设计与规划
明确目标:制定明确的数字化建设目标,包括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、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等。
统筹设计:加强顶层设计,统筹调度实验用房、人员等资源,确保数字化建设的整体性和协调性。
2.基础设施建设
实验室建设: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,如数字化创意设计艺术实验中心,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。
多功能实验室:设立精品录播教室、微课制作室和虚拟演播室,提供多种教学和科研环境。
3.设备管理
专人管理:所有机器设备由专人管理,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。
使用记录:每次使用设备后,管理人员需认真检查并填写使用记录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
4.使用流程
提前申请:有录制课程需求的教师需提前两个工作日提出使用申请,并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。
操作培训:非本中心人员须在中心管理人员的陪同下进入,并在接受相应培训后方可对设备进行操作。
5.教学资源开发
教学视频制作:帮助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和微课,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发展。
网络资源库建设:推动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,促进资源共享和传播。
6.管理制度
文明行为规范:保持室内安静,注重室内卫生,禁止带饮料、食物等进入中心,不得追逐、喧哗、吵闹,不得吸烟、吐痰、乱扔纸屑,文明用语,不讲脏话。
7.技术支持与培训
专家讲座:定期举办教育教学艺术专家讲座、报告会,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术水平。
教学观摩:组织开展教学观摩活动,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。
微格教学:提供微格教学和课堂录像资源分享,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。
8.评估与反馈
定期评估:定期对数字化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估,收集师生的反馈意见,不断优化和改进。
持续改进: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,调整和完善数字化建设的措施和方案。